弋阳

潢川古称之一
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阳郡,郡治弋阳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弋阳、期思、[dài]和西阳4县,隶豫州。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弋阳郡辖弋阳、期思、安丰3县,隶南豫州。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弋阳郡领弋阳、期思、南新息、上蔡平舆5县;武帝永明十三年(495年)弋阳郡属北魏,只领弋阳1县。陈宣帝十一年(579年)北周改弋阳郡为淮南郡。

基本介绍

潢川古称光国,西周初为黄国,是中华黄姓发源地,战国春申君黄歇故里。[1]
西汉初黄地置弋阳县(潢川建县之始),东汉初弋阳为弋阳候国。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置弋阳郡,辖弋阳、期思、轪和西阳4县,隶豫州,始系郡、县同治
南北朝时期,更名定城。宋、齐、北魏、北齐、北周,曾改为南郢州、淮南郡,仍隶豫州。隋文帝元年废淮南郡,复弋阳郡,统定城光山、殷城、固始、期恩、乐安6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