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

战国时代政治家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238年),楚国人,曾任楚国相国[a],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1]
黄歇年轻时四处游学,见多识广,能言善辩。楚顷襄王派他到秦国处理两国关系。在秦昭王联合魏国、韩国攻打楚国时,黄歇说服秦昭王停战,使得秦国与楚国结成盟友。[1][2]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黄歇陪同楚太子完去秦国做人质。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昭王却不允许太子完回楚国。于是,黄歇用计使太子完离开了秦国。秦昭王得知此事后,大怒,想要杀掉黄歇。后在秦国相国应侯范睢的斡旋下,黄歇得以回到楚国[1][3]太子完继位后,即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相国,将淮河以北的十二个县封做黄歇的领地,封号为春申君。此后黄歇得到重用,逐渐把持楚国的朝政大权。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黄歇的封地由淮北换到江东吴地。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诸侯国联合攻秦失败,楚考烈王将失利原因归罪于黄歇,黄歇迁居到吴地[1]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将已经怀孕的妾室李氏献给楚考烈王。不知情的楚考烈王李氏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李氏的哥哥李园担心实情败露,筹划杀掉黄歇灭口。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黄歇入宫时,被埋伏在宫内的李园手下刺杀身亡,全家被李园诛杀[dài]尽。[1][4]
黄歇担任楚国相国期间,辅助国政。他曾经带兵救援被秦国进攻的赵国,也曾经指挥楚国北伐,消灭了鲁国,还将吴国废墟建设成为新的城市。再加之此前以辩止战、勇救楚国太子等举动,黄歇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赞誉。后人对他的功绩至今称颂不已。[1][5]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这样评价黄歇:“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1]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创作过一篇散文《春申君碑》,评价黄歇用智谋劝退进攻楚国的秦国,可谓“忠”。设计让楚国太子逃出秦国,自己留在秦国面对危险,可谓“烈”。[6]
南北朝刘宋时期,黄歇被追尊为忠安王。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王。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威显王。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黄歇被追封为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