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

浑仪和浑象的总称
浑天仪(armillary sphere)[2],又称“浑仪”“浑象”,指的是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浑仪与演示天球旋转的天球仪浑象的通称。[3]一般认为落下闳制造了浑仪,耿寿昌制造了浑象,后张衡完善制造了水运浑象和“水运浑天仪[a]”。[7][8][10]
“浑天”一词最早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法言·重黎》一书中,并且提出浑天说是由历算学家落下闳营建,鲜于妄人对浑天仪的有关常数进行了测度,西汉天文学家耿寿昌用铜器制作了一个演示其形象的仪器,即“浑象”。[8][9]后至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对“天浑说”进行了完善,[11][12][13]并制成了浑天仪,[14][15][16]而且采用的是水运浑天的方法,即用水力带动球体转动的“水运浑象”,[4][5][6]后至唐宋时期,对于浑天仪的理论更加完善,并研制出相对更复杂也更完善的天文和天象表演仪,[3][10]郭守敬的简仪等。[17]后明清时期,“浑天仪”的理论不仅得到完善,而且还有纯金打造的浑天仪制成。[3][18]至现代,浑天仪依旧还有留存,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留有一具明英宗正统年间[b]按原器仿制的简仪。[19]
张衡所制的“浑天仪”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4][5][6]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架自动天文仪器”。浑天仪也是中华文化和科技的重要象征。[1][20]

历史发展

发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