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克和卓

清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领袖
阿帕克和卓(Afaq Khwadja)是中国明末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领袖。他的原名为希达叶图拉(Hidayatullah),尊号为“阿帕克”,意为“宇宙之主”。[1]阿帕克和卓出生于库木勒(今哈密),是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家族的首领。[2]他的父亲玛木特·玉素布是中亚费尔干纳人,由河中地区迁居新疆,并传教娶妻。阿帕克和卓因与黑山派激烈争斗,被叶尔羌汗伊思玛业勒驱逐,辗转前往甘肃临夏西宁,最终前往西藏求助。达赖喇嘛写信给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帮助阿帕克和卓返回叶尔羌。 1680年,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在阿帕克和卓的协助下进军叶尔羌,立蒙古察合台后王阿卜都里什特为新的叶尔羌汗,作为准噶尔的傀儡政权。阿卜都里什特汗与黑山派结盟,以抑制妹夫阿帕克和卓的势力。阿帕克和卓再次失势,离开叶尔羌积蓄力量。1682年,阿卜都里什特汗势力的扩张对准噶尔造成威胁,被噶尔丹诱至伊犁拘捕,后辗转逃奔清朝。阿卜都里什特汗之弟马哈麻特额敏继立为叶尔羌汗。但额敏汗不甘屈从于准噶尔的操纵,企图清洗亲准噶尔的官员。阿帕克和卓利用乱局发动政变,控制了额敏汗,成为喀什噶尔、叶尔羌一带实际上的统治者,并自称“阿巴和加”。约在1692年,额敏汗企图发兵消灭阿帕克和卓的势力,但兵败被杀。于是阿帕克和卓控制了天山南路的政权,白山派势力达到鼎盛,黑山派则遭到严酷镇压。阿帕克和卓长子雅雅和卓管理喀什噶尔。 1694年,阿帕克和卓卒于叶尔羌。雅雅和卓与阿帕克和卓之妻哈尼木·帕的沙为争夺统治权展开内战。不久额敏汗之弟马哈麻特木明继位为叶尔羌汗,扶植黑山派继续对抗白山派和卓

基本介绍

阿帕克和卓(Afaq Khwadja, 1625~1694)
中国明末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领袖。原名希达叶图拉(Hidayatullah),一译“伊达耶图拉”,“阿帕克”为其尊号,意为“宇宙之主”。出生于库木勒(今哈密)。早年随其父穆罕默德·优素福在哈密旅居,1638年回喀什噶尔,协助其父领导白山派。其父去世后,接替了白山派教权,并支持亦兀勒巴儿思汗于1667年夺得叶尔羌汗国政权。但为时不久,伊斯玛仪汗(1670~1680在位)从阿克苏进攻喀什噶尔,亦兀勒巴儿思汗被杀,阿帕克和卓亦被逐出天山南路。1670~1680年间,曾流亡于中亚、天山北路准噶尔地区,后又赴中国内地甘肃青海等省,以“巡游传教”为名,组织力量企图东山再起。他在甘、青地区宣教时广泛传授了纳格什班迪耶学理和虎非耶的修持仪式,,其中受其所传的穆尔希德有西宁的李太巴巴、毕家场门宦始祖马宗生、穆夫提门宦创始人马守贞,以及鲜门道祖鲜美珍等人。中国虎非耶门宦的主要来源,为其所创,对其它某些门宦(如戛迪林耶大拱北)的形成亦有影响。1678年进入西藏,经达赖引荐,于1680年勾结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出兵占领南疆,1682年靠准噶尔人的支持废除了叶尔羌王朝后裔,在天山南路4城(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建立起和卓家族封建的政教合一统治。以伊斯兰教古兰经》立法施政,大力传布苏菲派神秘主义,使白山派信徒达到30万人。同时对黑山派乃至一切非白山派群众实行残酷镇压,使叶尔羌王朝时代繁荣兴旺的维吾尔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执政10年,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终于导致1692年由黑山派领导的穆斯林起义,一度被迫下野,不久又复出执政。但因其对黑山派进行血腥报复,同时又大兴土木,修复其父的陵墓,征收繁重的徭役和捐税,故再次激起人民强烈反抗。1694年在叶尔羌黑山派的暴动中,被杀身亡。阿帕克和卓对新疆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传播发展起过很大作用,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亦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