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后裔建立的伊斯兰教政权
叶尔羌汗国(Yarkand Khanate)[2]是明正德九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间(1514-1680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的后裔萨亦德以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境内居住着畏兀儿人、吉利吉思人、月即别人及可萨人,[a]其中畏兀儿人是统治民族[b][1][3]叶尔羌汗国国[zuò]166年,历12代汗。[7][8]
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统治者阿黑麻汗去世后,其子满速儿汗继位,并联和西部地区的马合木汗(阿黑麻汗的兄长)打击自己的弟弟萨亦德,以扩大自己的势力。[9]在交战过程中,萨亦德击败原叶尔羌地区的统治者阿巴·[bié](qié)乞儿,占领叶尔羌城,由此建立叶尔羌汗国。[10][11]
此后,叶尔羌汗国历代统治者发展经济,壮大势力,并多次以“圣战”的名义讨伐吉利吉思巴达克山、博洛尔等地区,汗国于马黑麻汗时期达到鼎盛。1600年,汗国疆域东至嘉峪关前,与明朝接壤,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为界,与乌斯藏、蒙古属部相邻,西南以喀喇(lā)昆仑山为界,与乌斯藏的拉达克、博洛尔相邻,西以月即别的阿赖山为界,与莫卧儿帝国相邻,北以天山为界,与哈萨克吉利吉思、瓦剌(là)相邻。[12][13]
汗国晚期,政治持续动荡,日渐衰微的汗权只能依附于国内两支对立的伊斯兰教势力——黑山派和卓白山派和卓,以吉利吉思人为代表的被统治者民族也加入到这一激烈的政教斗争中。汗国最后一任统治者伊思玛业勒汗在上位后,大力打击白山派和卓势力,该派首领阿帕克和卓逃至准噶尔汗国,并将国内的混乱局势告知博硕克图汗。1680年,准噶(gá)尔汗国攻入叶尔羌城,叶尔羌汗国宣告灭亡。[7][8]
中国西域史学魏良弢(tāo)评价叶尔羌汗国时期是新疆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时期,这一重要性突出表现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经济上,叶尔羌汗国时期处于复兴和转变阶段,即由游牧非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向农业定居的生活方式,同时,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汗国与外界联系紧密,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长时段的朝贡贸易往来。文化上,正是在这一时期,以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为中心的伊斯兰教文化政治区和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佛教文化政治区完成了伊斯兰化的统一,为日后维吾尔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