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牛

牛属中已经驯化的动物
家牛(学名:Bos taurus):是偶蹄目牛科牛属中很多已经驯化的动物。这种群居动物的祖先为原牛,大约8千年前被人类驯化成家养的牲畜。大型的成年公牛的体重大约为800-900千克,母牛则为600-700千克左右。中小型品种公牛体重也可达600千克,母牛400千克。家牛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chú]”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家养牛被人类广泛用于各种目的。 奶牛主要用于乳制品(牛奶,奶酪等)和肉类。 它们还用于制作药品、胶水、肥皂和皮革等物品。雄性因其较大的尺寸和强度而用于拉大负载或耕作土壤。粪便是肥料和燃料的良好来源。母牛在文化上和作为一种货币也常常很重要。

物种简介

牛自从在新石器时代被驯养以来,就属于人类的文化遗产。重建它们的历史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类历史。考古学的数据已经被现代和古代的牛样本分析所补充,这些样本有母系、父系或常染色体遗传的DNA标记。最新的基因数据表明,欧洲牛的母系起源于亚洲西部的肥沃新月地带,可能与南欧野生牛种群有关,而瘤牛起源于印度河流域。随后,原牛伴随着人类的迁徙,导致了欧洲牛、瘤牛或混合来源的家养牛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新大陆的传播。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在外观和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异。近代,合理的繁殖管理导致了母系的国际流动,这再次改变了全球遗传多样性的模式。
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