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牛

鬐甲部有肌肉隆起的牛类
瘤牛,又称印度瘤或犎牛,是牛科家牛属动物,原产于印度,是热带地区的特有牛种。其名字来源于[]甲部的一肌肉组织隆起,形似瘤。瘤牛的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种,包括灰色、褐色、红色和黑色等。瘤牛是草食性反[chú]家畜,具有明显的抗热和抗病能力,耐热、耐旱、耐粗饲。

形态特征

瘤牛脖子上方有一个硕大的牛峰,有的甚至重达几十公斤,像一个大瘤子,喉部的松肉皮延长为肉垂,直至腹部。两耳大而悬垂,有明显的抗热和抗病能力。耐热、耐旱、耐粗饲,和普通牛杂交,其后代有生育能力。体格较高,骨骼纤细。头狭长,额宽而突出,耳长大而下垂,颈椎特别发达,甚至可延伸至腹下与阴鞘及阴囊皱褶相连结。瘤峰发达,形状不一,重5~8千克,约占体重的2~3%。蹄质坚实,皮肤松弛,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种,常见的有不同深浅的灰色、褐色、红色以及黑色等。汗腺多,腺体大,易排汗散热。对焦虫病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遗传给其与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皮肤分泌物有特殊气味,能防壁虱及蚊。许多国家利用瘤牛与欧洲肉牛杂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优良新品种(见牛)。中国也曾引入瘤牛改良当地黄牛[1]
瘤牛

物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