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齿

异齿型哺乳类动物的牙齿
门齿(incisor)又称切牙、门牙,是异齿哺乳类动物的第一类牙齿。上下颌前方中央部位的牙齿,人的门齿上下各有四枚,齿冠呈凿形,是望诊中判断牙齿的润泽或枯槁的主要部位。门齿属于哺乳类动物独有的牙齿分类,位于口腔正前方,适于攫取或切咬食物。

功能

门齿在不同的动物中承担着多样的功能。草食性和杂食性的哺乳类,如人类和马匹,使用门齿来切断食物、撬开坚硬的果实外壳以及刨地。肉食性动物,如猫科犬科动物,门齿数量较少,使用频率也远远低于草食和杂食性动物,它们主要依靠犬齿和裂齿来切碎食物。大象的门齿已演化为长牙,用于挖掘和防御。啮齿目动物如老鼠,门齿会不停生长,因此需要不断啃咬物体来磨短门齿。河马的门齿则用于打斗。

位置形状

门齿位于哺乳动物和人的口腔前端上、下颌骨的牙槽中。食肉目的门齿齿冠呈凿状;啮齿目门齿的前面为坚硬釉质,后面为齿质,经常啮物,形成锐利的斜面;兔形目的上颌门齿的后面,另有个副门齿;啮齿目和兔形目的门齿均无牙根,能终生生长;牛羊等反刍类缺上颌门齿;长鼻类的上颌门齿,有的特别长大,形成“象牙”。人的门齿上、下颌各4枚,牙冠呈四方形平板状,末端扁平而成锐利的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