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

战国时期庄子创作的散文
《齐物论》出自《庄子》一书,为该书内篇的文章之一,一般认为是战国庄周所著。其思想主旨由齐是非、齐万物与齐物我这三个论题构成,层层递进,相互贯通。[1][2][3]
《齐物论》全篇大致可分为七章:第一章,开篇提示“吾丧我”的境界,接着写“三籁”述自然音响。第二章,评“百家争鸣”学派间的争论。第三章,指出学派辩论、人物争论,乃由“成心”作祟,提出“以明”的认识方法和“照之于天”的认识态度。第四章,提出各家各派所见,不是宇宙之全,不是物如之真,只是主观给予外界的偏见。第五章,再度申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第六章,列举三个寓言故事,引申前义。篇末第七章,列举二则寓言“罔两问景”一段喻“无待”之旨。“庄周蝴蝶”一段,写“物化”之旨。[4]
从思想内容上看,《齐物论》之思想承接了老子之“知”论与“与物反”的立场,对名家的析名思想、孟子对“辩”的态度也有所回应。[5]在历史上,《齐物论》的思想主旨,对魏晋竹林时期的阮籍嵇康,以及中朝时期郭象自然主义思想都有所影响。[6][7]

原著

《齐物论》出自《庄子》一书,为该书内篇的文章之一。《庄子》 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著,为道家主要代表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此后,《庄子》传本歧出,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记有:司马彪注二十卷,五十二篇;崔[zhuàn]注十卷,二十七篇;向秀注二十卷,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郭象注三十三篇。现仅存郭象注本,为今通行本。今通行本还有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和王先谦庄子集解》等。全书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可能杂有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多用寓言故事讲述哲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