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

清代官员、学者
郑珍(1806年4月28日--1864年10月17日),清代官员、学者,性别男。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出生于贵州遵义鸭溪镇。生于嘉庆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就读于遵义湘川学院,攻读四书五经;嘉庆二十五年,拜舅父黎恂为师;道光五年,程恩泽选拔他为贡生;道光十七年中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于同治三年九月十七日(甲子年甲戌月乙卯日)逝于家中,享年五十九岁。
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在经学和文学方面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等;在图书地志方面所著有《遵义府志》;在史学方面所著有《郑学录》《世系一线图》等。[1][2][3]

人物生平

家族启蒙

郑珍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农历三月初十生于遵义县西乡天旺里河梁庄玉[qìng]山脚下(今鸭溪镇金钟村荷庄村民组)。先世为江西人。郑珍出生儒医之家,母亲是东乡乐安里三甲沙滩黎安理的三女。郑珍5岁时便由爷爷郑仲桥启蒙识字,后随父郑文清课读,11岁入私塾,12岁就读于遵义湘川书院,攻研四书、五经,涉猎诸子百家,性静持重,极嗜读书。母见其异,舍薄田,在郑珍14岁时举家迁东乡乐安里的尧湾(今禹门乡沙滩),与外祖父黎安理家就近而居,并拜舅父黎恂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