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李健吾(1906年8月17日-1982年11月24日),笔名刘西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他从小就对戏剧和文学充满兴趣。1930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2][3]随后,他于1931年前往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并于1933年回国。他曾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等职务。他还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4][5][6]李健吾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作品,并翻译了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他还发表了研究专著。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和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7][8]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发表作品。李健吾与巴金是好友。[9][10][11]

人物生平

1921年考入师大附中之后,李健吾就开始文学创作,尝试了独幕剧、短篇小说、新诗、散文等体彩,有的刊载在《晨报》的文学副刊上,受到编辑王统照的注意,两人成为忘年交。1925年,李健吾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但任教的朱自清认识李健吾,建议他改读西洋文学系。在清华的几年间,李健吾深受肋膜炎肺结核之苦,只能休养,还曾写过几个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毕业后的李健吾担任系主任王文显的助教。
1930年阎锡山下野,1931年李健吾得以回乡埋葬父母。得到一些资助后,他赴巴黎大学研究居斯塔夫·福楼拜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完成了《福楼拜评传》。受时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郑振铎邀请,李健吾到暨南大学教书,但不久辞职,之后住在真如,结识了周煦良张天翼等先生。
李健吾一面写书评,对叶紫、小军、艾芜等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一面也写戏剧、短篇小说和散文,是当时“孤岛话剧”的一员。在创作的同时,李健吾还一直埋头翻译福楼拜的小说,福楼拜的主要著作中只有《萨朗波》一篇没有译完。他还翻译过莫里哀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