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

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大型法会
水陆法会全称十方法界四圣六凡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法会。也叫水陆会、水陆斋、水陆道场、悲济会等。它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大型法会,分超度、消灾两部分,能为死者超度、为生者祈福。[1]
水陆法会是梁武帝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阴历二月十五首创,创始原因最初是为超度他死去的妻子,后来在这个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制定了水陆仪轨,目的是为了救拔水陆众生,创始地是镇江金山寺[1]其后经历隋唐五代的曲折发展,在宋朝时才形成规模并开始广泛传播,至元明达到鼎盛,清代至民国主要以修撰《水陆仪轨会本》为主。水陆法会以其超度的功能,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都得到了许多民众的支持,已经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2]水陆法会持续七昼夜,内容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3]
2006年,金山寺水陆法会被省政府批准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金山寺水陆法会音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

起源

魏晋南北朝(公元505—508年)的南朝时代,梁武帝有一天在龙榻间梦到一位神僧来访,这位神僧告诉他说:“在六道四生里不断轮回的众生,辗转生死,受无量苦,却又求出无门。陛下贵为九五之尊,拥有无上的权利与方便,何不作水陆大斋,普度水陆间一切合灵有情的众生呢?”醒来以后,武帝思量梦境并询问朝庭群臣的看法,群臣间没有人能明白梦境的含意。这时候国师宝志禅师劝武帝广寻群经,并认为定有缘由含蕴其中。梁武帝即于法华殿迎请诸多佛经典籍,和宝志禅师一同批览群经。待阅及“阿难遇面燃鬼王”的典故后,总算恍然明白,也因此开启了三年后修制水陆仪文的因缘。尔后,梁武帝依《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施食法为核心,花了三年制成水陆仪文,流传至今,施食仍是水陆法会最重要的佛事内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