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

历史上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并存在有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1]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东汉帝位,自立曹魏开始,至589年隋朝隋文帝杨坚南陈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孙吴鼎足而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未计算冉魏西燕)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位于江南皆建都在建康(现今的南京,孙吴时称为建业)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合称为六朝[2]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3]

简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