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

拥有多个胃室的食草性偶蹄目动物
[chú]动物即反刍亚目Ruminantia)的所有动物,隶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共计76属216种动物,其中牛科动物最多。[19][20][21][22][23][24]反刍动物最大特点是具4室反刍胃,[6][8]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其中瘤胃是其独有的。[3]反刍动物的食道具有双向功能,可将胃中饲料返回口腔以进一步咀嚼并与唾液混合再消化。[25]
反刍动物的体型差别较大,最小的鼷鹿只有2.5千克,而非洲水牛长颈鹿等体重均超过1吨。[3][]鹿鹿科中一些种类外,一般都从额骨上长出一对骨质角。[26][4]反刍动物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澳洲南极外,世界各地大陆广泛分布。[4][3][5]能适应热带寒带、草原到沙漠等复杂多样的生存环境。[6][3]
2021年,反刍动物中的53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3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个。[27]截至2023年,反刍动物共215个物种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包括牛科139个物种,[28]鹿科56个物种,[28]叉角羚科1个物种,[29]长颈鹿科2个物种,[30]麝科7个物种,[31]鼷鹿科10个物种。[32]
它们是重要的肉、乳、皮革制品、肥料来源;[9][10][11][12]其中牛科动物的胆结石、鹿科动物的角可作药用。[13]它们还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如牛科动物是针对多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新药研发、疫苗研制的理想动物模型。[14][15][16]但鹿科动物、牛科动物等许多反刍动物可能对农田有害或造成多种疾病传播。[18][12][17]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