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淳

清朝第十位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又称同治皇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1]在位十四年。[2][3][4][5]
载淳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长子,生母为叶赫那拉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咸丰皇帝病危,立载淳为皇太子,遗命怡亲王载垣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2][4]咸丰皇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不久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垂帘听政。载淳因年幼未参与朝政,主要受教于帝师翁同龢李鸿藻等人。[2][4]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大婚,次年亲政。载淳亲政不久,就下旨兴修圆明园,遭到大臣沈淮、李鸿藻等反对。此外,载淳执政期间,诏命免除遭受兵灾的云南等地钱粮赋税,又下诏赈济遭受水灾的直隶、永顺等地百姓;同时诏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直隶总督李鸿章督办海防,与侵略台湾的日本议和。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淳染上天花,[1]十二月(1875年1月),载淳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终年十九岁;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惠陵。[3][4]
载淳在位十四年,政事多由其生母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主理,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镇压太平军起义、捻军起义等,开启洋务运动,出现了短暂的“同治中兴”。但载淳在位期间,实权多掌握在其生母慈禧太后手中。[4]清史稿》中评价载淳勤勉、仁德、贤明,可以媲美前朝皇帝,不过是溢美之词。[3]近代史学家萧一山认为载淳是孩童皇帝,不能担当作为皇帝的重任。[6]

人物生平

幼年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