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唐朝皇帝,史称唐穆宗
李恒(公元795年—公元824年),即唐穆宗,初名李宥,后更名为李恒唐朝第十三位皇帝。[1]
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懿安皇后郭氏。李恒最初被封为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父亲李纯即位为帝,李恒晋封为遂王。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十月,异母长兄惠昭太子李宁病逝,李恒被册立为皇太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去世,李恒在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人拥立下登基为帝。[2]李恒即位后,诏命罢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皇甫镈,又下令流放方士、法师。[1]李恒在位期间游乐无度,大兴土木,不听劝谏。[1]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河北地区卢龙成德两地发生藩镇叛乱,李恒派裴度等人率军讨伐,作战不胜,被迫任命叛将朱克融王廷凑节度使;此后李恒又任命韩愈为宣慰使,解除了叛军对深州城的围攻。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李恒因过度服食丹药死于寝殿,终年三十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葬于光陵(今陕西蒲城县北之尧山)。[1][3]
李恒即位后,军事上,听从宰相萧俛段文昌的建议采取“消兵政策”,留下隐患,让河朔三镇再度陷入割据状态;外交上,与回鹘和亲,与吐蕃会盟。[4]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李恒派刘元鼎赴逻姿(今拉萨大昭寺吐番结盟,树立“唐蕃会盟碑”,结束了吐蕃与唐在边境的战事。[5]新唐书》中评价唐穆宗昏昧无德,但因为他在位的时间不长,所以天下还不至于大乱。[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