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

安史之乱后唐朝设置的藩镇
成德镇,又称恒冀镇,后又改称镇冀镇,是安史之乱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一个藩镇,唐末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的藩镇最稳定的一个,160年只有四姓更迭,先后由李氏、契丹王氏、回王氏、张氏统治,922年为晋王李存勖所灭。[1]

李氏

成德镇首任节度使李宝臣原名张忠志,原为史朝义旧将。宝应元年(762年)投降唐朝,唐朝为了笼络河北旧部,任命张忠志为恒阳节度使(777年改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名李宝臣,统恒、赵、深、定、易五州,增领冀州,驻恒州(今河北正定),拥兵十万,形同割据,与田承嗣李怀仙称“河朔三镇”。建中二年(781年)一月,宝臣死,其子行军司马李惟岳谋袭父位,朝廷不允,李惟岳、田悦等起兵叛乱。唐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与朱滔联兵讨伐李惟岳。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于束鹿(今河北辛集)。契丹人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李惟岳,缢死辕门外,传首京师。

契丹王氏

唐德宗将成德节度使分割为义武节度使(定州易州沧州)和恒冀都团练观察使、深赵都团练观察使,三月任命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王武俊欲谋得成德节度使,以功高赏薄,对朝廷不满,又瞧不起张孝忠,暗中与幽州节度使朱滔相互勾结。是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与李纳齐王田悦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兴元元年(784年),李抱真亲赴武俊营部,劝降武俊,二人结为兄弟。王武俊与李抱真联合对付朱滔。王武俊归顺朝廷,进位检校太尉中书令。王武俊死后,子王士真、孙王承宗相继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