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斯威夫特

英国讽刺文学大师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 than Swift,1667年11月30-1745年10月19),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8][1][2]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他曾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文学创造者之一”。[3]
1667年11月30日,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贫寒。[3][1]15岁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获学士学位。1688年,乔纳森·斯威夫特因英国入侵爱尔兰而中断学业,被迫前往英国,在坦普尔爵士家中作私人秘书,[5]中间有几年时间离开过,1692年他在牛津大学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但随后又回来继任其职,一直到1699年坦普尔离世。[9]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后因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3]1701年匿名发表了《关于雅典、罗马时期分歧、斗争的论述》一文。在他此后的晚期作品中,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1704年,他印行《书战》(The Battle of the Books)及《桶之故事》(TheTale of a Tub)。[10]它使得斯威夫特成为当时最具权威的讽刺家。[11][7]他先为辉格党撰写政治宣传品,后转而投奔托利党。[10]1710年,他担任《考察者》的主编,四年后因受到托利党人的排挤,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任圣帕特里克教堂教长,积极为爱尔兰的自由和独立而呐喊。在此期间,他接连发表《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工业品的建议》(1720年)、《格列佛游记》(1726年)、《爱尔兰状况浅见》(1727年)、《免于穷人子弟成为其父母或国家之负担的谦逊的建议》(1728年)、《一个小小的建议》(AModestProposal,1729年)等极具杀伤力的政论和讽刺杰作,揭露和痛斥地主和英国政府爱尔兰人民的压榨与凌辱,[10][12]最终为他确立了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思想领袖的地位。[8][5]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745年10月19日逝世。[3]
作为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无冕之王,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备受瞩目、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创作了形式多样、思想深[suì]的文学作品。斯威夫特的作品,反对英国殖民主义[13]、反对过度理性[14],主张古典主义文化[9]和道德教育[15]高尔基曾称他为“世界文学创造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代表了讽刺文学的高峰,他的许多作品都致力于爱尔兰摆脱英国控制的独立事业,他被视为爱尔兰为自由而战,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5][1]1990年,爱尔兰人民以钞票为纪念碑,将这位影响了爱尔兰民族精神和生活的人印上了爱尔兰十镑值纸币的正面。[9]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