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券

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
银行券(bank note)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简介

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银行发行的代替商业票据流通的银行票据。是一种最典型的信用货币。它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以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方式发行出来,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在商业票据未到期时,票据持有人因某种原因需将商业票据变为现款,就到银行去贴现。而在银行没有现款支付给票据贴现人时,就用自己发行的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商业票据。持票人凭银行券可以随时兑现。银行券具有黄金和信用双重保证,因而得以广泛使用。银行券的发行,不仅可以使银行能够超过其实有资本数量来扩大信用业务,而且可以满足商品生产发展引起的对货币的追加需求。

起源发展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7世纪,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商业票据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范围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体现银行信用的银行券可不受支付日期的限制,并可随时兑换黄金,信用基础稳固,所以银行券得以广泛使用。持有者用它代替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银行券流通的数量受商品流通需要的调节。“只要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发行银行券的银行就决不能任意增加流通的银行券的数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94页)。当商品流通扩大,需要更多货币时,银行券就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领域。当商品流通缩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显得过多时,它就流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