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事变

中华民国时期发生于甘肃的动乱
河湟事变又称河州事变,是指1928年5月马仲英率部反抗国民军、围攻河州以后所引发的一连串战乱,历时六载,祸及甘、青、宁、新四省,死伤数十万人,是中华民国时期甘肃最大的一次动乱。

背景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崛起,被段祺瑞政权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开启了冯玉祥之国民军(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俗称西北军)在甘肃的统治。1925年10月,刘郁芬以代理甘肃军务督办身份,替代冯玉祥率领一部分国民军来到兰州,消灭了前任督军陆洪涛的残余势力,冯玉祥统治时连年用兵,对本来贫瘠的甘肃更是极尽榨取之能事,激化了甘肃的社会矛盾。
针对陇南重镇河州,刘郁芬派赵席聘代替裴建准任河州镇守使,引起了回族军阀特别是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的注意。赵席聘冯玉祥同营当兵,曾结拜兄弟,又是刘郁芬的表兄。他刚愎自用,用强制手段征兵、征粮、索款,根本无视定制,也不管人民的承受能力。他更不顾河州回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和宗教信仰,其部属在演剧时,把扮演的五个乌龟比作甘肃的“五马”。1928年4月,河州西乡、南乡发生新、老教之争。赵席聘听信谗言说回民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新老教之争便是他们要造反的烟幕。这时不管他谁是谁非,逮捕几个首脑,枭首示众,就可以镇压下去。赵席聘把这情形报告给刘郁芬,刘郁芬说: “好!他们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我这次要叫他三百年、六百年都反不起来。”于是指示赵席骋以“回民造反”罪名将双方头目捕杀。涉案教民开始组织起来向河州进攻,这是河州事变直接的导火线。
马麒等地方军阀与刘郁芬为首的驻甘国民军的矛盾,是河州事变扩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原因。马麒等河州籍回族军阀一直对国民军入甘心存疑虑和不满,赵席聘在河州的作为,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削弱国民军的借口。一天,马麒对一些亲信说:“国民军灭回灭教,对我们逼得太紧,难道任其宰割?没有一个儿子娃出口怨气!”当时在座的17岁的马仲英,是马麒的堂侄,宁海军的代理营长(营长马宝是马仲英的父亲,因病离队)。马仲英从小“深慕二祖父马海晏在太子寺新路坡歼灭湘军的奇迹”,于是在马麒的影响下,马仲英联络7个同伙,于5月2日突击循化城,劫持县长,搜索公款,破狱出囚。又在大力家山伏击国民军征兵官佐,杀13个人,夺得枪支弹药,到达河州三法观时,已有人枪数百。5月8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部的马廷斌第二团在宁河阻击马仲英。随后,马廷斌大部哗变,投到马仲英一方。马仲英部聚集在韩家集等地,策动回族汉族东乡族撒拉族各族群众反对国民军。这时,有几个伊斯兰教阿訇跟随马仲英。马仲英打出“黑虎吸冯军”的旗帜,自任司令(人称“[]司令”),并提出“官逼民反”、“不杀回,不杀汉,专杀国民军办事员”等口号,规定“杀一回民一人抵罪,杀一汉民二人抵罪”的律例。这些口号在第一次围攻河州时,曾起过不小的动员作用,但很快被民族仇杀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