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麒

民国时期青海省政府主席
马麒(1869年9月23日—1931年8月5日),字阁臣,小名[]七,回族甘肃省河州(今属临夏市)人。西北军阀马步芳之父,民国时期青海省政府主席。[1][2][3]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马麒出生于甘肃省河州(今属临夏市)镇一回族家庭,早年间便随父亲马海晏开始军营生活。[1][5]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马麒随父亲进入京城,不久又因八国联军侵华扈从慈禧太后西逃。西逃期间马海晏病死,马麒继承马海晏的职位。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马麒回甘肃驻防。[1][5]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麒率部镇压宁夏陕西一带的革命军,次年马麒升任甘肃西宁镇总兵,并组建“宁海军”,发展个人势力。[1][5][6]当时青海地区的西宁镇、西宁府、青海办事大臣三权分立,经过马麒游说,青海办事大臣、西宁镇总兵二职被裁撤,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7]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期间,通电反对《西姆拉条约》的正式签订,保住对玉树地区的统治权,笼络蒙藏上层人士,镇压藏族部落反抗,剿灭宗社党叛乱,同时在青海大量兴建回族学校,下令禁止鸦片种植。[5][8]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马麒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六师,支援南方的国民军北伐。[5][1][9]民国十七年(公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同意青海建省,马麒任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两年后,马麒任青海省代理主席。[5][1]期间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马麒公开拥护蒋介石,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被正式任命为青海省政府主席。次年8月5日,马麒病故于西宁,终年62岁。[5][1][9]
前青海省政府委员黎丹评价道,马麒掌管青海期间,让青海二百万方里的土地没有任何损失,可以称之为国家栋梁,足可以不朽。[10]历史学者赵宗福评价道,马麒主观上是为了个人利益,性质上为军阀割据。但他在稳定社会秩序,禁止鸦片,振兴实业,促办教育,呼吁领土完整方面也做出了成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