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风景区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发〔1978〕256号文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6〕75号文件),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2021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复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作为连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的走廊地带,正式从保护区向大熊猫国家公园角色转变。[1]
唐家河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岷山山系龙门山脉西北侧,摩天岭南麓,北与甘肃文县境内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接青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与绵阳市平武县毗邻,南与青川县的青溪镇桥楼乡三锅乡接壤。地处川西北高原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峰峦重叠,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河谷深切,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864米,最低海拔约1100米,相对高差达2764米。唐家河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5%,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有动植物3700余种,是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2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红豆杉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毛冠鹿三趾啄木鸟、山溪[]重口裂腹鱼等8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连香树、台湾水青冈独花兰独蒜兰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30种)的生命家园,拥有三国阴平古道、红军战斗遗址和众多原生景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2014年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是全世界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1]
唐家河先后多次被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总局等部(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多次获省级抢救大熊猫工作“先进单位”、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年,唐家河入选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2016年在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6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国家7部委评为自然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被省林业厅评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白熊坪保护站团队在“2018野生动植物卫士行动”中获得“先锋卫士奖”;2019年荣获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全省生态文明基地”“四川省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2020年被四川省林草局、四川省人力与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入选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唐家河被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表彰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被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熊猫大讲堂”科普品牌培育单位、入选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1]

历史沿革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原绵阳专区青川伐木厂、青川县森林经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