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五十音图

日语假名表
日语五十音图(五十音[],ごじゅうおんず,Gojūon),即日语假名表,又叫五十音(五十音,ごじゅうおん),是把日语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元音辅音为分类依据所排列出来的图表。在现代假名使用法中,あ行、や行、わ行共有五处重复 (い 音和え音分别有两处重复,う音有一处重复 ),实际上共有四十五个音节[1][2]
古代日本人把汉字作为记事的主要工具,尝试采用汉字标记日语中的一些固有词汇,形成了万叶假名,但其不易掌握,后又形成“手习词歌”用于学习语音,日语音节完成了初步定位,为日语五十音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日语五十音图的起源共有三种说法,一是吉备真备创制说;二是神受说;三是悉昙梵语传入说。目前主流认为五十音图是梵语字母经中国传入日本后,与中国的五音、反切韵图语音学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目前所知最早的音图是镰仓早期《孔雀经音义》所附,当时只称“五音”,随着历史发展,在日本的佛经音义、梵语文献学、音韵学文献和其他文献中,陆续出现了几十幅形态各异的音图,在排列方式、假名数量、标注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最终于江户时代由契冲率先提出“五十音”的说法,并集历代音图之大成,后逐步演化为现代音图。[3][4][5]
现代日语五十音图按照发音规律,排列了日语的5个基本元音,9个主要辅音组成的45个清音音节以及拨音。每个元音领一段(即横行),共有五段;每个辅音领一行(即竖列),加上元音,共有十行,也有部分音图将横竖调换位置。あ行假名代表五个元音,[6]其他各行基本上表示辅音与元音相拼而成的音节。每一段或行以该段或行的第一个假名命名。[7]
日语五十音图对于日语的普及教育,尤其是语法、词类和发音的教育,日语辞书的编[zuǎn],以及日语语音学研究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方便日语学习,日本文人北原白秋谷川俊太郎等人还以五十音图为基础,编写了帮助人们进行发音练习的歌词。[8][9]

起源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