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派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
噶当派( bkav gdams pa ),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又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首开宗门的宗派,属于新派系统。[1]噶当派创立于公元15世纪,因讲究了知佛语不遗一字悉为修行要诀之教授,故名“噶当"。[2]
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佛教大师阿底峡。公元1045年曾参加迎请阿底峡的居士仲敦巴(1005一1064)拜阿底峡为师,修习佛学,尽得其传。公元1055年,阿底峡去世后仲敦巴应藏北当雄地方之请前往建立热振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噶当派由此逐渐成长并发展起来。[3]
噶当派在传承中,形成了三个主要支派:教典派、教授派、教诫派,并各有自己所依的经典和教义。[3]

简介

噶当派以显宗的修习为主,但也不排斥密宗,它对修习次第的主张是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强调密宗只能传授给经过考验的少数人。噶当派所传的密法,以属于四部[]特罗中的第三部即瑜伽部的《真实摄经》为主。在阿底峡时期四部怛特罗中的第四部即无上瑜伽部的一些内容,经印度传入西藏。无上瑜伽部除有一些狰狞、恐怖的色彩之外,还有一些双身欢喜佛,描写男女性关系的内容,往往导致一些污秽的事情出现。因此,阿底峡在世时提倡遵循《真实摄经》修密法。此举既表明了噶当派和萨迦、噶举等派专门崇向无上瑜伽部有所不同,又与宁玛派的密法中大量吸收雍仲本教的内容有区别。所以噶当派在西藏佛教中享有显密教“纯净”的声誉。公元 15世纪兴起的黄教(格鲁派),就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