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寺庙
永福寺(别名:永福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石笋峰下法云弄16号,占地300余亩,素称“钱塘第一福地”。[2][1][3]
永福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年),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增建普圆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正式敕赐永福寺,南宋时为皇家园林寺院。[2]2003年6月,永福寺在月真法师和念顺法师带领下重建,建筑群落依山而起,以院落为主体,全寺分为普圆净院、迦陵讲院、资岩慧院、古香禅院、福泉茶院等五个开放院落,拥有七进、五殿、三堂、两阁、两楼、五亭,以及古树名木千余株。[1][4]

历史沿革

永福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年),[2]南朝刘宋元嘉时期(公元424年至453年),慧琳禅师在慧理大师的开山之后,于石笋峰下修建了一座庵堂。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在石笋峰下建立了一座名为晋圆院的寺庙,并且因其所在的山而命名为资严寺。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改额为永福寺。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至1077年),郡守祖无择因喜爱石笋,在寺庙旁边建造了一座庵堂,命名为邺公庵。[5]
北宋时期,永福寺的方丈室内,四面墙壁上留下了赵阅道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题字和竹画。南宋咸亨年间(1265年至1274年),宋度宗的母亲隆国夫人将永福寺作为她的香火院,并进行扩建。她去世后,葬于寺内的超然台,寺庙也因此迁移到西边,形成了一座寺庙两所院落的格局。元至元年间(1335年至1340年),清凉山上的一位高僧正宗,在东院定居修行,因其常着白衣,人称白衲庵。到了明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古香在上院建造了一座海日楼,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寺庙被洪水淹废。明万历年间(1572年至1620年),寺庙复兴。徐宏基为寺庙题额为永福禅林。清顺治年间(1644年至1661年),僧人静昭来到永福寺,继续推动寺庙的复兴。清康熙十年(1671年),东皋心越禅师入住永福寺。五年后,他受邀东渡日本,不仅弘扬了曹洞宗的禅法,并创立了寿昌派,还在日本传授了琴学、书画和篆刻艺术。然而,随着东皋心越禅师的离去,永福寺逐渐衰败。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永福寺按照原有的规模进行了重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寺庙再次逐渐荒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