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钘

战国时期哲学家
宋钘(约公元前380年——约公元前300年),又称宋子、宋[kēng]、宋荣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代表人物。[4]
宋钘出身宋国贵族,游历四方,曾在石丘与孟子相遇,劝说秦楚两国退兵一事为人称道。也曾长期停留在稷下学宫,并任祭酒一职。[1][3]
有著作《宋子》十八篇,现已亡佚,仅部分章句散落于其他先秦诸子文集中。[2][5]他的思想源流纷杂,主张“别宥”“见侮不辱”等思想,反对战争提倡和平,推崇均平观念。[6][7]宋钘所属学派仍存争议,无论道家墨家名家小说家皆有。[1][3]孟子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庄子称赞其“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1][7]

生平

宋钘活动的时代应在齐威王宣王之时,与他并称的尹文在《吕氏春秋》中有和齐湣王的对话。此外,《孟子·告子》一篇也有孟子和宋钘石丘之遇一事的记载。在齐宣王湣王襄王之时。宋钘、尹文稷下学宫居住的时间较长。[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