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

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家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家[2]他与邓析公孙龙共同誉称为“名家三子”,[3]也被列为先秦名家四子之一。[2]代表作有《尹文子》。[1]
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田辟疆)在位时期,稷下学宫发展至高峰期,尹文此时在稷下游学,得到齐宣王的赏识,与王谈论“国之寡贤”之事。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84年,齐宣王卒,其子齐湣王(田地)即位,尹文仍留在齐国王都临淄,游于稷下王宫,在庙堂上,尹文多次使齐湣王语塞。齐湣王前期鼓励稷下学士评论国事,但后期愈发骄矜,甚至拒绝尹文的纳谏。齐国由盛转衰,尹文对此发出爱莫能助的感叹,与齐湣王分道扬[biāo][4]
尹文于齐宣王时期居住在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为当时有名的学者。[4]他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与宋钘共同创建了以“宽”,“恕”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原则的“宋尹学派”。是稷下名家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很受公孙龙的赞赏。[1]尹文学术路线抵为“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 ”,其上继承和改造了老子 ,其下启发了苟子、韩非子 ,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 。[1]

生平

关于尹文的生卒不详,基本上可以确定尹文子生活于齐宣王齐湣王之际,大约生活于公元前360至前280年之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