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苏联军事家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名: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语: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红军的著名统帅,曾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军事领袖、苏联元帅、政治家。[1][4]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1]1915年8月7日,应征入伍[5]十月革命后,朱可夫于1918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由于成绩显著从战士逐级升到军长。1931年夏季,朱可夫在骑兵第1军野营中和其他同志一起拟制了工农红军骑兵战斗条令草案(第一、二部分)。[5][6]1937年,朱可夫任白俄罗斯军区骑兵第3骑兵军军长,之后调任骑兵第6军军长,1938年底,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7]1939年夏任驻蒙苏军第1集群司令员,成功地指挥了对日军的哈拉哈河战役(诺门罕),首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8][9][4]后又获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3]1940年6月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晋升为大将。1941年1~7月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4][10]1941年8月,他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实施了叶利尼亚战役,重创德军。同年9月,他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粉碎了敌人夺取列宁格勒的企图。[4]一个月后,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在困难的情况下守住了莫斯科,并发起反攻将敌击退。[11][12][13]
1942—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活跃在前线,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重大会战中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1944年11月,他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在维斯瓦-奥得河战役中歼灭了德军主力“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4--5月,又指挥该方面军攻克柏林,同年5月9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投降。1945年6月24日,苏联红场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式,朱可夫检阅了部队。[3]战后,朱可夫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兼军管局总指挥,[2][3]1946年,被污蔑企图发动军事政变,遭受贬职,先贬为敖德萨军区司令员,[14][15]1947年,被逐出了中央委员会,1948年再次贬为小军区司令员,几天后又被任命为乌拉尔军区司令员。[15][16][17]1952年秋天,朱可夫重启被启用,先后被选为苏共十九大代表、候补中央委员,[18]1955年任国防部长,1957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同年10月被赫鲁晓夫免职。1958年3月退休,时年62岁。于1974年病逝,享年78岁,遗体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 。[2][3]
在作战中,朱可夫认为军队的精神优势和质量优势是致胜的重要条件。[19]其用兵从不墨守成规,用兵神速,善于选择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主要集团。[19][3]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具体指挥苏军,为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侵略作出重大贡献,有“传奇元帅”之称。4次获苏联英雄称号,并获列宁勋章6枚。朱可夫著有《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回忆录》。[4]苏联军事家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评价说:“朱可夫的每次战役意图和内容都包含有创新精神。他具有卓越的统帅天赋。他生来就是从事军事活动的,就是从事军事战略活动的。在战胜法西斯德军的享有荣誉的苏联统帅中,朱可夫是最杰出的。”[2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