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会战

二战欧洲最后的大型攻势之一
柏林会战(The Battle of Berlin)也称柏林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纳粹德国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1][2][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欧洲东、西两个战场节节胜利,德军被迫转入防守态势,元首希特勒退守柏林,制定了防守柏林的“克劳塞维茨”行动。苏联于同年2月进攻至柏林以东60千米,在短暂的停滞后于4月起重启攻势,制定了进攻柏林的作战计划。[4][5][3]
4月16日,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分别对德军奥得河防线和尼斯河防线发起总攻,两天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柏林北侧的东奥得河防线发动猛攻。至4月20日,三个方面军成功突破防线并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而后,苏军开始分割并清剿被围困的德军,至2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成功抵达易北河,与美军会师。此后,苏军持续向柏林市内推进,并与守卫柏林的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29日,苏军开展了对国会大厦的进攻,面对节节败退的德军,纳粹德国魁首希特勒在签署政治遗嘱后与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服毒自尽。次日晚,苏军成功攻克国会大厦,德国高层与盟军开展谈判。5月8日深夜12时,在朱可夫的主持下,德国代表凯特尔向苏、美、英、法四国代表无条件投降,柏林会战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6]
柏林会战的胜利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使得欧洲人民重获和平,也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使得和平更快到来。[7]

战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