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河

乌克兰境内第一长河、欧洲第四长的河流
第聂伯河(乌克兰语:Річка Дніпро,俄语:Днепр,英语:Dnieper River)是流经乌克兰境内的第一大河流,也是欧洲第4长的河流,[1][7][10][2]处于亚欧大陆腹地,[11][12]流域范围为北纬51° 63012'至46°71582',东经30° 86618'至31° 71473'。[3][4][5]第聂伯河流域面积达约50.3万平方公里,长2285公里,[7]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高地的一块沼泽地,[5]由源头开始呈从北至南的流向,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下方的第聂伯河-博赫河口后汇入黑海[12][5][4]别列津纳河(Byarezina,也拼写为Berezina)、索日河(Sozh)、普里佩特河(Pripet)、捷捷列夫河(Teteriv)、杰斯纳河Desna)是第聂伯河的主要支流。[8]
第聂伯河流域的形成源自冰碛丘陵沿河谷的侵蚀切割,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6][13]流经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平原和丘陵,[8][7]气候为温暖且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7]沿岸大约生活着64种高等水生植物,动物则大约有100种鸟类,30种哺乳动物,70种鱼类。[14]
公元4-6世纪期间,人类对第聂伯河水道进行开发,将斯拉夫地区、地中海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人联系在一起。[15]而在1932年,该流域第一座现代水电站在扎波罗热上方的“第聂伯激流”区域落成。[15][8]
2023年6月6日,位于第聂伯河流域的卡霍夫卡水电站水坝近半数被毁,对该地区超过1.6万名平民的生活受到影响,造成人道主义、经济和生态的三重灾害。[16][17]2024年3月22日,乌克兰第聂伯河水电站因遭导弹袭击起火。水电站受损严重,已经停止运作。[18]3月23日,第聂伯河水电站局势已得到控制。[19]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