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苏联武装力量部前部长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又名: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年9月30日—1977年12月5日),军事家,苏联元帅,苏联武装力量部前部长。
1916年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1931年入苏联红军军训部,开始司令部机关工作。1936年,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入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学习,次年毕业后到总参谋部供职,193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1939年6月被任命为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1943年,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晋升为苏联元帅,1945年,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1]欧战结束后任远东苏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击败日本关东军[2]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3][4]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战争期间两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8枚。[5]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著有回忆录《毕生的事业》。[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9月30日出生在位于伏尔加河流域中部平原的新戈利奇哈镇。父亲是本村教堂合唱团的指挥和诵经士,后来又被派到新波克罗夫斯科耶当神父。父亲的微薄收入不足以满足这个多子女家庭甚至最起码的需要,因此从小就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劳动。小学生活是在家乡附近的一所教会办的学校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