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
纳粹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在1930年代的欧洲常称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德语:Hitlerfaschismus),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主要指1933年至1945年间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纳粹党纳粹德国意识形态的和相关实践,主要表现为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种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民粹主义、反基督教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自由和民主主义。[2][3][4][5]
纳粹主义中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起源于泛日耳曼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并受到一战后兴起的自由军团(德语:Freikorps)准军事组织的强烈影响,逐渐形成纳粹党倡导的“暴力崇拜”文化。[6]纳粹主义认同伪科学的种族等级理论,将德国境内的主体民族——日耳曼人视为纳粹所谓的雅利安人或北欧主人种的一部分。[7]纳粹主义力图克服社会分裂,创造一个基于种族纯净的同质化德国社会,这代表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德语:Volksgemeinschaft)。[8]纳粹主义旨在统一生活在历史上德国领土上的所有德国人,并根据“生存空间”(德语:Lebensraum)的原则获取额外的德国扩张领土,并排除那些他们认为是社区外人或“劣等”种族的人。[9]
从本质上看,纳粹主义是一种极权主义,并且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10]纳粹主义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通过盖世太保和党卫队进行恐怖统治,在文化上加强思想控制,在经济上控制了整个德国的经济命脉,一切都为德国战车服务,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0]虽然纳粹主义势力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作为意识形态,它并没有随着纳粹政权的灭亡而寿终正寝,今天世界上还存在着形形色色色的新法西斯主义,这是需要引起人们警惕的。[11]

词源

“纳粹”一词是1933-1945年全面主导德国纳粹党简称,该党的全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崛起之前,"纳粹"一词一直是一个口语化的贬义词,指落后的农民或农夫。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发音也恰好与纳粹党发祥地巴伐利亚州常见的男性名字 “Igna(t)z”相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