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

19世纪中叶兴起于俄国的社会思潮,后逐步发展为一种政治框架和社会运动
民粹主义(Populism)一词源自拉丁词汇Populus,是一系列强调“人民”理念的政治立场,与“精英”对立。它经常与反建制和反政治情绪联系在一起。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在19世纪下半叶,民粹主义开始在北美兴起,而后在20和21世纪期间逐步向全球传播,被政治家、政党和政治运动等使用,通常其作为贬义词存在。[1]
民粹主义者通常根据社会经济阶层、种族或国籍来定义“人民”,将“精英”定义为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和媒体机构的无定形实体,并将自身利益与移民、工会和大公司等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置于“人民”的利益之上。概念功能方法进一步认为,民粹主义的这些基本特征通常也存在于其他意识形态中,如民族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因此,民粹主义者可以出现在政治光谱的任意位置,既有保守的,也有自由的;既有左翼右翼,也有中间派。[2]
民粹主义的兴起有诸多原因。全球保守主义浪潮的兴起,为反精英/反建制、反移民、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营造了人们对机会平等和选择自由权利的追求;后现代主义革命催生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倡导个人解放和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身份政治的泛滥为民粹主义提供了身份认同的想象空间和身份属性的现实场域,“政治正确”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反智主义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体制的正当性和规则的合法性,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心理背景和时代基础。[3]
伴随着民粹主义运动的传播,相关学术研究也日益增多。民粹主义运动通常由具有领袖魅力的人物领导,他们声称在政府中充当“人民的代言人”。例如,自称为民粹主义者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首都的一小部分人收获了政府的回报,而人民却承担了代价。”[4]因此,走保守—民族主义路线的特朗普主义与倡导极端平等的民粹主义上下呼应。保守派提出的提高工资、拉升就业率、振兴制造业等口号,回应了左翼民粹主义的经济吁求。保守派强调的捍卫美国利益、抵制外来移民、维护主流道德等理念,则符合了右翼民粹主义的胃口。“让美国成为美国人的美国,一切为了美国和美国人的利益”,唤醒了所有美国民粹主义者的梦想和期待。[3]
当前,新近一波民粹主义开始在全球兴起,主要是由于全球化冲击、新自由主义失灵、现代网络通讯发展和西方待议民主危机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如何应对这一浪潮的冲击将是未来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