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空间

法西斯侵略扩张理论中的术语
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理论中的术语。认为国家是一种有生命的机体,要有能满足它生长和发展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就是能不断扩大的领土和殖民地。希特勒就是以争取“生存空间”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论来源其实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拉采尔利用生物学概念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以生物类比的方式研究国家政治。他将国家比拟做有生命的有机体,如同生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一个国家透过扩张领土来增加生存空间是必然的现象。生存空间的概念在二战前夕的法西斯主义者之间很受欢迎,尤其是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成为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原则,为德意志帝国向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扩张提供了依据。[1]

来源

生存空间源于德语Lebensraum。最初由德国生物学家奥斯卡·佩舍尔(Oscar Peschel)在1860年的评论中使用,后由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的《地缘地理学》一书中进一步发展。拉采尔在1901年扩展了他的论文“Lebensraum”。第二生命形态学的概念是指以普遍认识为基础上的家庭基本单位所形成的沟通交流生存存在形态。生存空间是第二生命形态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环境。

地缘政治

拉采尔的理论对瑞典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鲁道夫·契伦产生了特别的影响。契伦在1917年的政治专著中,创造了“地缘政治”这一术语,其理论包括“政治”和“民主”两个方面,以解释成功管理国家所要考虑的政治细节。拉采尔认为,社会发展主要受到其地理状况(生存空间)的影响,并主张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要求海外殖民地,多余的德国人应移居海外。一战期间,英国德国的贸易封锁导致德国的粮食短缺,德国非洲殖民地的资源无济于事,这导致战争期间德意志帝国对生存空间的支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