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内酰胺

一种有机化合物,为白色粉末或结晶
己内[xiān]胺(Caprolactam,简称CPL),化学式为C6H11N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ε-己内酰胺(2-氧代环已亚胺)的简称,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己内酰胺的熔点为68~70℃,沸点为140~142℃(2.00kPa),它易于水、乙醇乙醚氯仿和苯等。[4]
自1899年S·卡布里尔(S.Cabriel)等首先合成出己内酰胺之后,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经历了多个生产阶段,如拉西法、甲苯法、NO还原法和HPO法等阶段。[6]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为基础的环己酮-羟胺路线仍是目前世界工业化生产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以环己酮、羟胺为原料制备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重排得到己内酰胺。[7][8]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绝大部分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尼龙6),用于纺制纤维和生产工程塑料,少部分用于涂料、合成赖氨酸以及用作医药原料等[9][10]。但是己内酰胺有毒,会对皮肤产生腐蚀作用,能引起皮炎,长期吸入也会引起慢性中毒。[11]

相关历史

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首先,1899年,S·卡布里尔(S.Cabriel)等首先合成出ε-己内酰胺。[6][12]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法本(I.G.Farben)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日本的东丽公司相继建立了己内酰胺的工业试验装置。德国法本公司于1938年发明了用己内酰胺开环聚合生成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PA6)。[13]由于PA6具有高的力学强度及韧性,优良的耐性、自润滑性、耐化学药品和突出的耐油性,是重要的工程塑料[14]1939年开发出PA6纤维,1941年实现工业化。[13]1940年早期的己内酰胺生产主要以苯酚为原料生产环已酮,利用拉西法生产羟胺实现了己内酰胺的工业化。随后,1962年意大利SNIA公司开发了以甲苯为原料,经六苯甲酸亚硝化生产己内酰胺的技术,并建立了12kt/a的工业装置。1963年,日本东丽公司开发了环己[wán]亚硝化法(PNC)生产己内酰胺的技术,并建成15kt/a的生产装置。同年,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在1961年开发的NO还原法连续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65kt/a的生产装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