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润第

清代湖北施南府同知
徐润第(1761.10.8—1827.11.6),字德夫,号广轩,东冶镇人。[1]少年颖悟,对朱熹启蒙读物《敬斋箴》产生怀疑,自幼颖[xùn],年十二能文,县试成绩优巽,游历榆次忻州、代州、保德诸地,学业大进。师从五台县令王秉韬,研读王阳明编《大学古本》。

人物介绍

1795年(乾隆六十年)润第35岁时,恩科成进士内阁中书,与高鹗会试同年,又同官内阁中书,论文最相契。历任储济仓监督、湖北施南府同知等小官。专主良知,见诸躬行,宦游20年后,重操授徒旧业。因母韩太夫人多病,请假归里,在介休设馆学。经二年,始入京供职,补舍人,遂转内阁典籍,保送军机章京,因家贫不能具车马,又不喜应酬力辞。常在其小园小山花树间穷研周易,并读先儒诸理学书,闭门读书不履津要之门。曾著书《大学古本》、《中庸遗语》、《敦艮斋遗书》十七卷及《徐广轩撰书王月潭小传》,其中《敦艮斋遗书》一书以心灵自由为主旨,熔心学、气学、易学为一炉,深入批驳了宋元以来的官学朱熹理学。 1808年(嘉庆13年),润第补储济仓监督,到任一月,积弊清理甚清。次年,奏调海运仓。发现原存六万石黑豆霉变,因不愿再发难端;即日以身体有病告归乡里。次年入都,补中书。1811年,润第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赴任途中,坐船溯川江西上,行至巴东,忽遇风暴,船下沉,水及腰,众皆呼号,润第危坐船帮,神色不动,遏小船救之登岸。到任后,查阅卯簿,发现有胥役入百多人,大为讶。询问后方知大半都是游手无籍,挂名充役,鱼肉乡民的人。润第遂选择忠诚老实胥役留下数十人,其余全部遣散。润第处理公事,条教简重,风声肃然,郡守谭光祥请他到督抚审理积案,润第剖决如流,不数月结讼案三百余起。施南地近四川,盗贼四起,社会秩序混乱。润第与光祥商定,要隘设卡稽查,订立规章,命郡内实行守望相助,民得安居。
1816年,润第应河南光州牧王瑶拳之请,至署佐治讲学,经四年,于1820年归里,设教于东冶镇后设教于晋阳[guō]县北社,介休胡龙、贾村。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润第偶感时疫,队病三日,病逝于介休县富商侯家的私塾,终年67发。
其子徐继畬集辑杂著《敦良斋遗书》十七卷,制义二百余条,集为《敦良斋时文》。润第工书法,中年学欧,晚年学颜行草兼六朝二王,自成一体,尤工大字,笔力古劲,乡人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