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

有识文风雅之士为书斋取的名号
斋号,有识文风雅之士为自己书斋所取的名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1]。斋号名的形式,几乎全是偏正式结构,后半部分表示建筑式样,通常是一个字如亭、山房之类,前半部分内容,与文人自取别号相似。
自由度很大,但也能撮合类同情况分项,有的还依傍景观,以居室书斋所处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为题示,标榜主人的志趣。一些治学大家的斋号,往往也是后人识别其本人的别称。

概述

在中国人的称谓习惯中,室名斋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少室山房"、"阅微草堂"、"聊斋",已成为胡应麟[yún]蒲松龄的固定的别名。著名古文字学唐兰先生论殷墟卜辞研究,谓:"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这就是所谓"甲骨四堂",分别为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四人的斋号,治古文字学和三代历史者,一听便知,绝不会搞错的。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