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小说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自称异史氏。[7]因其著作《聊斋志异》,世人多称呼其为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3][2][1]
蒲松龄出生于亦儒亦商的小康之家与“书香之家”,天资聪颖,富有文才,自幼由其父教授读书,学习参与科举取士的必修科目。十九岁时,蒲松龄于县、府、道的科考中连取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得到主考官施闰章的欣赏,曾以“空中闻异香,百年如有神”称赞蒲松龄的文章。此后参与三年一度的乡试,屡次败北。二十五岁时,蒲松龄与兄弟分家,生活陷入贫困,后于三十一岁时,因生活所迫,前往宝应(今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处应聘幕僚,处理书札、告示等文字工作,次年(1671年)便辞幕归乡,后参与康熙十一年(1672年)乡试,再次名落孙山,便开始坐馆[a]生涯。蒲松龄先于淄川王氏兄弟家做塾师,后转入西铺毕际有家,因宾主相处十分融洽,使其生活安定下来,又因毕家拥有丰富的藏书,蒲松龄以教书为生,闲暇之余以读书写作为寄托。蒲松龄从二十岁左右便记叙奇闻轶事,创作狐鬼小说,四十岁时将已创作的篇章初步编辑成书,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继续创作,而《聊斋志异》大部分文章都创作于毕家石隐园内。七十岁时,蒲松龄辞馆归家,依靠毕家帮助,家居环境得到改善。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蒲松龄归乡第二年,被公举为乡饮酒礼的宾介,同年被补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初五,蒲松龄祭奠其父归家后感染风寒,后于正月二十二日,病逝于家中,终年75岁。[6][2][4]
蒲松龄一生著作非常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与俚曲杂居,著有《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婚嫁全书》等杂著,《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等十四种俚曲,《闹馆》《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戏三出,以及《聊斋文集》《聊斋诗集》《柳泉词稿》等。[2][6]郭沫若曾在蒲松龄纪念馆题词,赞誉他写鬼写妖的水平高人一等,讽刺封建统治阶级贪婪与暴虐的能力入木三分。[2]学者张俊纶认为蒲松龄以典雅清丽的文言文,用唐人传奇的手法创作出《聊斋志异》,取得辉煌的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6]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写鬼狐恋情、讽刺贪官污吏,借小说抨击时弊。[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