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
罗振玉(1866年~1940年),初名宝钰,后改名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亦号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1]祖籍为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2]中国近代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农学家等,是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甲骨四堂[a]之首。[1]
罗振玉出生于书香之家,15岁考中秀才[2]此后两次乡试均落第。1890年起,其在乡间做塾师5年。[3]1896年,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了学农社,并于次年5月创办了《农学报》,搜集翻译外国农学著述。[2][3]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了东文学社,以培养翻译人才。[3][4]因《农学报》受到重视,1900年罗振玉被聘为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并于次年创办了《教育世界》杂志。1902年,罗振玉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1904年创办了江苏师范学堂。[3]1906年起,罗振玉供职于清朝政府,先后任学部参事厅行走、学部二等咨议官及同考官、殿试襄校官、学部考试襄校官等职。[2]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罗振玉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殷商甲骨的研究,[3]1919年春,自日本归国。[5]1924年,他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1940年,病逝于旅顺,终年74岁。[1]
罗振玉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其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2]著有《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海外贞[mín]录》《唐三家碑录》《秦金石刻辞》《金泥石屑》《隋唐以来古官印集存》《殷文存》《毛郑诗校议》等书。[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