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

医学病症名称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称之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涉及临床各科室常见的危急重症,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数天)突然下降及尿素和其他代谢废物蓄积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是根据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的升高和/或尿量的减少。[2]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氮质血症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2][3][4][6]
AKl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AKl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狭义的AKl仅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是AKI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缺血或肾毒性因素所致。肾前性AKl又称肾前性氮质血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血流灌注降低所致,约占AKl的55%。肾性AKI由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和间质损伤所致。肾后性AKI特征是急性尿路梗阻,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患者单侧尿路梗阻时可发生肾后性AKlI,约占AKl的5%。[6]
尽早识别并纠正可逆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脏受到进一步损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是AKI治疗的基石。充足补液对于肾前性和造影剂肾损伤防治作用已获肯定。AKI少尿期常出现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治疗重点为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供给适当营养,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并发症。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是AKI治疗重要组成部分。[6]
AKI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数据显示AKI的发生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约7%~18%,重症监护病房中高达30%~50%,危重AKI患者死亡率甚至超过50%。2015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765项研究、分析了近8000万住院患者,结果提示AKI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为21%。AKI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约30%~70%的AKI存活患者进展至CKD,约17%的患者1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并依赖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2]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