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注

郭象、向秀所著的中文图书
《庄子注》为魏晋时期郭象向秀合著的古籍,成书于西晋,为解释《庄子》的著作。据《向秀传》说,向秀作《庄子注》,而郭象又“述而广之”。关于《庄子注》的作者历有争议,一是认为郭象的注是抄袭向秀的,二是认为今本《庄子注》是郭象在向秀注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为向秀和郭象两人的著作。现代学者多支持合著之说法。[1][2]
向-郭《庄子注》对《庄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对道家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注解了《庄子》中的词句、名词和寓言等重要内容,并以儒家经学的观点来进行评价和解释。它代表了魏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同于王弼的“以无为本”,《庄子注》完全在“有”的范围内阐述了自然与无为、齐物与逍遥、有待与无待、内圣与外王等核心问题,对《庄子》的思想多有改造与发展。在《庄子序》中,郭象概括庄子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这也是《庄子注》的基本内容与核心命题,意思是说庄子论述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为“内圣外王”这个儒家统治术服务的。[1][3]
向-郭的《庄子注》为人们阐释《庄子》奠定了基础,后人研究《庄子》大多引用郭注,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持久而又深刻。作为玄学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郭象上承老庄,兼综儒道,开启佛禅,在中国思想史的发生、发展和流变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对袁宏袁宏道成玄英王先谦等的思想和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禅师云:“曾见郭象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这概括了历代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向-郭《庄子注》的评价。[4][5]

作者介绍

作者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