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淀粉

经过二次加工的淀粉
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是经过二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淀粉。其是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新的特性。[2]变性淀粉的性质往往取决于其原淀粉来源,物理形态,直、 支链淀粉的比例或含量,变性的类型,取代基的性质(乙酰基、羟丙基、胺基等)以及取代度(DS)等。[3]
变性淀粉可根据原淀粉来源(马铃薯变性淀粉、玉米变性淀粉、大米变性淀粉等)、变性方法(物理变性、化学变性、酶法变性、复合性变性)以及生产工艺(湿法、干法等)进行分类。[4][5]
其应用范围包括造纸、纺织、食品、医药、石油钻井、建材和日化等众多领域。如在食品领域,变性淀粉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保水剂、成胶剂、黏合剂、防黏剂、上光剂、膨化剂等,用于罐头、肉制品、乳品、糖果、糕点、方便面、调味品、冷食、饮料等产品的加工中;[6]纺织工业中其常被用于粘着剂;[1]在饲料领域常被用作粘结剂[7]。变性淀粉的性能主要表现在耐热性、耐酸性、黏着性、成糊稳定性、成膜性、吸水性凝胶性等。[8]

相关历史

关于变性淀粉的研究与生产,从18世纪的次氯酸钠氧化法开始,已有大约300年的历史,但当时淀粉变性技术发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变性淀粉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变性淀粉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研究出的变性淀粉种类大大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