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物理学理论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为物理学基本理论(理论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原子和亚原子尺度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在低速、微观的现象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6][2][3][16]
在经典物理学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经典力学尺度,理论更多的在普通(宏观)上描述了自然界的规律,例如热力学一、二定律等,但不足以在小尺度(原子和亚原子)准确描述其状态;而量子力学中能量、动量角动量和束缚系统的其他量都被限制为离散值(量化);物体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波粒二象性);在给定一组完整的初始条件 的情况下,在测量之前预测物理量值的准确度是有限的(不确定性原理)。[4][8][9][16][17]
量子力学是由十几位欧洲物理学家一起发展的,旨在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以及原子的线型光谱和原子结构等问题。[4][8]1900年,普朗克(Max Planck)为了解决用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量子论,标志着早期量子论的诞生。5年后,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针对光电效应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设。[8][18]随后,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解释了氢光谱实验。[7]在这一时期的量子论对微观粒子的本质还缺乏全面认识,因此也被称为旧量子论。[5][19]进入20世纪20年代,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将波粒二象性推广至实物粒子,这一假设不久为戴维孙(Clinton Davisson)和革末(Lester Germer)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现代量子力学建立。[20][5][21][22]随后,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玻恩(Max Born),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等物理学家全面发展了量子力学的现代理论。[5]现代理论是用各种特殊发展的数学形式来表述的。除了透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21][14]
量子力学的建立,开辟了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道路,找到了探索原子、分子的微观结构及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物质结构的理论武器,扩充了量子物理学的范围,在各种研究微观物理学的领域中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导材料激光等等。[4][5][2]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