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薛定谔

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担任苏黎世大学教授,是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1][2][3]
埃尔温·薛定谔于191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物理研究所工作;1920年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的助手;1927年接替马克斯·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1933年因纳粹迫害犹太人,离开德国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担任访问学者;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转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工作;1956年返回维也纳,担任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荣誉教授;1961年1月4日因重病病逝于阿尔卑包赫村。[4][5]
埃尔温·薛定谔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发展。其代表作品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现代原子理论》《科学和人文主义—当代的物理学》等。[6][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