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哲学

中世纪哲学阶段
教父哲学是继使徒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希腊哲学素养和基督教信仰的人(他们中许多人都出任重要的神职),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奠基者和诠释者。[6]信徒借用希腊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在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使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教义,由于他们对教会的贡献,被教会尊为“教父”,即教会的父亲。[1]
教父哲学的发展阶段从公元2世纪至公元6世纪,根据教父们活动的区域和使用的语言,后人把他们划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亦称之为“东方教父”和“西方教父”。[1]早期的教父哲学时期称之为护教时期,教父们试图说明教父基督教哲学是高于希腊哲学的真正哲学。[6]这一时期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有查士丁克莱门奥里根德尔图良[2]。公元四世纪,基督教罗马帝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使得教父哲学进入了以奥古斯丁为首的奥古斯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教父哲学发展由盛转衰的过程。[3]此外教父哲学也论证了一系列的学说,如理性辩护主义、信仰主义[5]有神论[7]、三位一体论[8]、创世论等[9]
教父哲学的发展也为后来经院哲学发展产生了影响,在经院哲学托马斯主义时期,阿奎那借鉴奥古斯丁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学说。此外奥古斯丁关于怀疑论的反驳,也为后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奠定基础。[1]原罪论的思想也影响了之后西方作者的作品。[10]教父哲学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作品,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论自由选择》《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秩序》《基督教学说》《反学院派》《论幸福生活》《论摩尼教之路》《教义手册》,查士丁《与蒂尔弗的对话》《辩护辞之一》《规劝异教徒》《杂文集》[5]等。

诞生背景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