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松

一种木管类乐器
1
2
巴松(英语:Bassoon,意大利语:Fagotto),又称“低音管”“大管”,属于双簧气鸣乐器,是木管乐器双簧管族的次中音与低音乐器。[2][3]巴松最早起源于16世纪,由两种古老的乐器彭马管(Pommer)及柔声巴松(Dulcian)演变而来。现代巴松则是在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乐派兴起应运而生,并发展为德、法两派体系,直到20世纪初,德式巴松几乎垄断了市场。[4]
巴松音域宽广、音色独特,低音区结实有力,阴沉庄严,中音域柔和饱满,高音域哀伤痛楚,极富戏剧性,从18世纪开始开始成为乐队中的乐器之一,18世纪末成为乐队的固定成员,在管乐协奏及交响乐中应用广泛,可以提供低音与和声,也可以进行独奏[3][4]此外,巴松在演奏中连奏与断奏非常灵便,快速断音时具有滑稽的色彩,经常被用来刻画诙谐幽默的“丑角”形象。[2]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最初的巴松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双簧类吹奏乐器萧姆管(Shawn)得以发展,低音萧姆管随之诞生,并被命名为彭马管(Pommer),其被认为给巴松提供了音域和音高的参考数据。16世纪,意大利天主修道院院长阿弗兰约制作的“法格塔(Phagotum)”被认为是巴松早期的雏形,他将乐器的管身分成并列的两段,并把两管一端连接起来。16世纪末,德国乐器制造师齐克蒙特•施尼策尔改进了管身的结构创造出柔声巴松(Dolcian),促进了巴松的发展。1620年,第一支低音巴松管由柏林乐器大师汉斯•施莱贝尔创造,它的音域比巴松低一个八度,加强了管乐队低音部的厚重感。17世纪中叶,法国作曲家、管乐器演奏家和制作家马丁•奥特泰尔尝试将巴松拆解成四部分组成,不仅便于携带,也极大促进了巴松的制造精度,从而逐渐取代了柔声巴松。从文艺复兴末期到整个巴洛克时期,该巴松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时期的巴松也统称为巴洛克巴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