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

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
和声(也叫和声学)是一门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如何连接的理论学科。研究和声的构成、产生原则,包括: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分析与写作方法的理论。对于从事指挥、作曲等各种音乐活动的音乐家和学生来说,和声学是一种极为必要的音乐作曲理论知识和作曲基本技能。[1][2]

和声学划分

在和声学的范畴内,有功能和声、民族和声、对位化和声、现代和声等多种类型。功能和声(又称传统和声)为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所创。是以大、小调调式为依据,建立在主、下属、属三大功能体系上的和声。它主要论述大、小调调式体系内的和声结构、功能特性、进行规律以及功能和声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民族和声又称调式和声,是研究我国民族调式的和声,也指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的和声语言等内容。对位化和声是熔对位与和声于一炉的综合学科。现代和声创始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基本特点是:多调性音乐创作手法大量运用;复和功能各种形式的发展运用;向远关系调暂离调手法;调式中变音的大胆应用与特殊处理等。

特色

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弦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无调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