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撒刀

产于云南陇川县户撒乡的刀具
户撒刀,因产于阿昌族聚居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又被称为阿昌刀。户撒刀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年间,军队驻扎于户撒,将锻刀技术传授给阿昌族工匠,阿昌族结合本族传统,发明了户撒刀,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4]户撒刀品种繁多而且极富民族特色,有景颇族傈僳族喜爱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爱的尖刀和砍刀,以及实用的菜刀和镰刀等。[2][5]
户撒刀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cu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6]在1970年前,户撒刀由家庭作坊生产。自1970年至1990年,户撒农具社、农具厂成立后,户撒刀有了初步的集体化生产模式。2006年,户撤刀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户撒刀在市场上受到青睐,户撒刀工艺也得到发展和保护。[2][7]
户撒刀是阿昌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物。[8][9]其锻造和发展过程展现了这些民族的习俗、历史和智慧,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产物。户撒刀也因此成为了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刀具,与保安族的保安腰刀、新疆英吉沙小刀藏族的藏刀并称中国四大名刀。[10][11]如今,户撒刀制作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阿昌族人的就业与户撒乡的经济。[12][7]

定义

户撒刀,意即户撒地区阿昌族人打造的刀具,因工匠以阿昌族为首,所以又名阿昌刀。明朝洪武年间征麓川时,明军将锻造技术传授给户撒地区阿昌族工匠,此后阿昌族工匠不断改造技术,形成了户撒刀。户撒刀自问世来,以户撒地区为制作地,销往全国各地。[4][10]户撒刀多以家庭作坊为单位,以私人定制为交易形式,形制、用料暂未统一。主要可分为工艺刀和实用形刀具,有长刀、苗(式样)刀具等等。[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