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

东汉末年名将
[jùn](?-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绍兴)人,东汉末年名将。[1][2]
朱儁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先后受上虞县长度尚,会稽太守韦毅、尹端、徐[guī]赏识,被举为孝廉,并担任兰陵县令。[1]光和元年(178年),朱儁被任命为交趾刺史,他联合地方部队平定交州叛乱。因平叛有功升任谏议大夫、封都亭侯[1][3]中平元年(184年),朱儁被任命右中郎将、持节讨伐黄巾军。朱儁同皇甫嵩等人平定颍川(今属河南禹州)、汝南(今属河南汝南)、陈国(今属河南淮阳)等地黄巾军,因功被封为西乡侯,任镇贼中郎将,此后又前往南阳围攻黄巾军赵弘部,在数次战斗后平定这股黄巾军。[1][3]中平二年(185年),朱儁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任光禄大夫,改封钱塘侯。后外任河内太守,击退黑山贼张燕,此后历任城门校尉河南尹等职务。[1]董卓掌权后打算迁都长安,朱儁多次劝谏。[1][4]董卓迁都长安后,朱儁暗中同关东诸军联系,打算作为内应。因担心董卓偷袭自己而逃到荆州。之后朱儁响应朝廷的征召,拒绝陶谦、周乾等人推举他为太师,迎回皇帝的想法。[1][5]初平四年(193年)朱儁被任命为太尉,次年被降为骠骑将军。此后奉命调解矛盾,被郭汜扣押,朱儁恼怒这样的行为,当天就发病去世了。[1][2]
朱儁先后平定交趾之乱、黄巾之乱,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存在。[1][3][4][5][6]东汉官员陶谦评价朱儁,“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陶谦认为朱儁是当时的名臣,功勋卓著,可以担当迎回天子的大任。[1]明代文人黄道周评价朱儁“解围斩之,功方足记”认为朱儁在交趾之乱、黄巾之乱中立有功勋,是值得铭记的。[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