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

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制造的屠杀事件
扬州十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制造的屠杀事件,因此次屠城持续十天,所以后世称之为“扬州十日”。[1]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十四日,江淮防线被清军突破,史可法退至扬州城抵御清军,清豫亲王多铎率军突破江淮防御线包围扬州。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向南明朝廷请求救援却没有得到回应。次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拒不投降,被清军在军前斩首,刘肇基率残部在城内继续与清军缠斗。在经过激烈的巷战后,清军消灭南明守军残部,完全控制扬州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十日之内,扬州城百姓尽遭屠杀与奸辱,城中积尸如乱麻。《扬州十日记》记载,此次清军持续十日的屠杀多达80万人伤亡,后世学者对该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现代学者曹金生、陈国庆认为《扬州十日记》具有历史价值,但不能用其数据作为孤证,二人从清军兵力、扬州城人口等多角度论证,推断扬州十日受害人数远小于八十万。史学家张德芳同样对《扬州十日记》中的数据提出质疑,他通过对扬州府人口的调查,认为扬州十日期间扬州城的人口应该在20—30万之间。[1][3][4]
扬州十日后,多铎扬言“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以示威慑。百余年后,乾隆皇帝扬州城外的史可法衣冠墓旁建造了“史公祠”,并题词“褒慰忠魂”,现藏于祠内。[5][3]

历史背景

南明建立